以往,为了满足经营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变大”“变强”和对经营范围登记“求多”“求全”的需求,登记机关只能采用缩小字体、减少行间距等方式,将多达千余字的经营范围密密麻麻地记载于照面。有些企业往往登记了上百个项目仍然消解不了心中的“焦虑”,万一想做的行业漏登记了怎么办?
事实上,将经营范围与企业经营能力、行为能力绑定,是企业与大众对“经营范围”功能的常见误解,背离了企业自主经营的理念与初衷。
《若干规定》优化了照面记载方式,今后,由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监管局登记管辖的新设或变更经营范围的企业,所有经营项目都将浓缩到照面上的一个二维码——“经营主体身份码”中。以“身份码”为枢纽,企业、政府部门、社会第三人等可以通过扫码第一时间了解企业最新经营范围等信息。“身份码”还打通了综合监管功能,目前,浦东餐饮行业内的“身份码”已汇集了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的监管数据,下一步,还将向更多行业发展,不断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应用场景,助力打造更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浦东市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是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实现了对经营范围记载方式的进一步优化,扫码就能对企业‘立体精准画像’,让企业‘无保留展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也将继续充分发挥经营范围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着力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